当前位置: 首页 > 林业资讯 > 林业要闻

天然林保护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作者: 来自:中国绿色时报 时间:2021-07-30 12:28:24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均森林资源拥有量远不及世界平均水平。1958年4月2日,周恩来同志在接见罗马尼亚政府代表团时说:“你们的森林多。我们只有百分之十的土地上有森林。”改革开放初期,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资源环境的承载力达到或接近上限,尤其是天然林资源大幅减少,森林质量不断下降导致了一系列生态环境恶化问题。

1998年,党中央、国务院启动了迄今为止投资最大也是世界范围内规模最大的以保民生、保生态为核心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历经23年的砥砺前行和不懈奋斗,天保工程沿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实践路径,用取得的卓越成绩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决心坚如磐石。

保护天然林是对“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基本民生观的全面践行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从过去“盼温饱”到现在“盼环保”、从过去“求生存”到现在“求生态”,期盼享有更加优美的生态环境。天保工程实施23年来,天然林资源恢复性增长持续加快,生态屏障作用得到巩固,蓄水保土能力显著增强,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极大改善,森林碳汇能力大幅提升,林区重现美丽青山、幸福蓝天。

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实现“双增长”。天保工程实施以来,天然林资源恢复性增长持续加快。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2018年)结果显示,天然林面积和蓄积量实现了“双增长”,全国天然林面积净增4.28亿亩、天然林蓄积量净增37.75亿立方米,各省(区、市)森林覆盖率大幅度提高,全国森林覆盖率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8%增加到现在的23.04%,生态屏障得以巩固。

森林蓄水保土能力显著增强。天保工程实施以来,有效确保了我国大江大河安澜。据监测,青海三江源区近10年来水资源量增加80亿立方米。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的含沙量逐年减少,随着天然林生态功能的提升,江河两岸森林发挥的水源涵养作用更加明显,保障着我国淡水安全与国土安全。

野生动植物生境得到极大改善。天保工程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野生动植物生境,为创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奠定了良好基础。2015年我国境内野生动物监测结果显示,野生东北虎数量从1999年的14只上升到了27只;东北豹从1998年监测到的10只增加到43只。海南长臂猿1980年监测只有7只,现在是33只。西双版纳的亚洲象,天保工程实施前只有100多头,现在已恢复到300多头。大熊猫在20世纪80年代一度接近濒危,现在野外种群数已经达到1864只。最近在北京向北100公里处发现了已经消失多年的华北豹。

森林碳汇能力大幅提升。增加碳汇能力是实施天保工程的本质要求。据监测,我国森林每年释氧量10.29亿吨,很好地发挥了森林减排作用,其中来自天然林的贡献占80%以上。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最新科研成果表明,我国陆地生态圈的巨大碳汇主要来自重要林区尤其是西南林区和东北林区在夏季的固碳贡献。

保护天然林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观的全面践行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体现新发展理念的价值取向。23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天然林保护各项政策不断完善,国家生态保护修复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天保工程各项建设任务圆满完成,顺利实现了全面保护天然林的历史性转折。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天然林保护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他表示,20世纪90年代末,我们在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以及东北、内蒙古等地实行了天保工程,效果是显著的。要研究把天保工程范围扩大到全国,争取把所有天然林都保护起来。眼前会增加财政支出,也可能减少一点国内生产总值,但长远是件功德无量的事。

到2020年底,国家对天保工程投入资金达5083亿元,特别是中央财政对天保工程稳定支持并不断加大增量,2016年后年投入一直稳定在480亿元左右。对19.44亿亩天然乔木林进行了有效管护,同时累计完成公益林建设3亿亩、森林抚育2.73亿亩。2014年,国家在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继续执行停伐的基础上,开展了龙江森工集团和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试点。2015年4月1日起,内蒙古、吉林、长白山森工集团也作为试点全面停止了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河北省也同时纳入停伐范围。2016年起,全国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从此我国天然林保护由区域性阶段性工程措施进入了全面保护的新阶段,实现了“把天保工程范围扩大到全国,把所有天然林都保护起来”的目标。

天保工程的实施为重点国有林区和国有林场加快改革创造了条件,争取了时间和空间。2015年国家作出决定,对国有林区和国有林场进行体制改革。天保工程通过国家大力投入,推动林业职工放下斧头放下锯,转向生态保护,现在已经实现了林区林场社会稳定和机构队伍稳定,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的改革取得了重要成果。林业职工年工资由2011年的27798元提高到2018年的64778元,增长2.33倍,较2000年职工工资提高了12.5倍。职工养老、医疗等5项保险参保率达95%以上,近67万林业职工实现长期稳定就业。棚户区改造大大改进了林业职工居住条件,林区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天保工程实施以来,工程区经济迅速转型,林业产业迅猛发展,为生态扶贫作出了显著贡献。“十三五”期间,国家安排100多亿元用于全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林业管护补助,使100多万贫困人口转化为生态护林员,带动了300多万人脱贫,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添砖加瓦,实现保护与脱贫“双赢”。

保护天然林是对“实行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严密法治观的全面践行

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从2019年1月23日中央深改委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方案》,到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的实施,党中央将加强天然林保护的决策部署以制度和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为天然林保护工作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步入新发展阶段赋予了新的国家使命和责任。

天然林保护顶层设计有序推进。经国务院批准出台了《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方案》,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一期、二期实施方案。出台了《重点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全国重点地区天然林保护工程区森林分类区划技术规则》等一系列管理办法、规程等。

天然林保护管理体系建立健全。成立了天然林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管理办法》《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核查验收办法》《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四到省”考核办法》等文件。目前,全国已经建立近700万人参与的天然林管护队伍,建设国有林区管护站点3.2万个。各地综合运用3S、物联网、远程监控和无人机等各种智能技术对天然林资源加强保护,为全面保护修复天然林夯实了基础。

天然林保护监督持续加强。持续20年开展天保工程年度核查,在完善工程核查制度体系、规范核查组织建设的基础上于2020年首次采取约谈方式,强化整改力度,促进落实成效。修订各项工程管理办法,编制《天然林管护护林员手册》和《天保工程森林管护站点建设总体规划(2017-2030)》,研究制订《长江上游天然林典型区域智能管护建设方案》。开展工程效益监测工作,出版了《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效益监测国家报告》,完成《黄河上中游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效益监测国家报告》撰写工作,发布了《天然林保护工程生态效益评估规范》。

积极探索天保工程信息化管理。国家林草主管部门大规模开展对各级相关管理和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在软硬件及系统建设上累计投入资金900多万元。工程一期,建立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统计报表和天然林保护工程动态发布制度,开发建设单机版信息管理系统。工程二期以互联网、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为基础,开发建设了天然林保护工程管理业务应用系统。先后出台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档案管理办法》《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档案管理办法》,科学规范工程档案管理。

当前,我国天然林保护还存在资源不足、管护水平不高、林区经济转型慢、林业职工收入低等问题。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面向未来,我们必须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落实《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方案》,坚持生态为民、保护民生原则,很好地实现国家得生态、林农得实惠的目标,把天然林保护修复打造成真正的民心工程、民生工程。(金旻